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算法所代表的机器智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从语音识别到内容分发、从智能调度到视觉识别,算法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今天互联网不能没有算法,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然而我想说——
永远不要忽视了人的作用,人是另一种更高级的算法。
1
广告行业在经历悄然的变迁。
互联网广告诞生以来,并不关注人的效果广告逐渐占据了主流。
而今天,事情正在起变化。
众多电商把预算倾斜到了以人为中心的直播间。
被背后的逻辑除了在直播间直接带货之外,他们会将知名主播直播片段当成素材再反复投效果广告。
带货KOL本质上成为了代言人。
你以为商家付的是坑位费,其实他付的是代言费。
人再次变成广告的核心,从品牌广告到效果广告。
算法在广告中依然重要,但算法往往很难解释:为什么同样的广告语,换个人口播的素材点击率下降了10倍。
人,在重新定义广告。
2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公司今天都在做私域?
因为私域连接的是活生生的人。
而公域连接的是冷冰冰的内容。
什么样的公司私域做的好?
把私域真的当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运营的公司做的最好,而那些天天想着如何弄更多机器人群发广告的公司,私域是做不起来的。
大家都不傻,人的温度是可以感知到的。
做私域其实没有其他秘诀,就一条——“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
对于私域而言,人是手段,人也是目的;
3
那些崛起的国潮新消费品牌崛起到底有哪些绝招?
其中一个绕不过去的策略就是——它们将足够的预算投放给了人,有价值的人。
这些人可能甚至还算不上KOL,于是圈内给他们发明了一个新词——KOC。
KOC没有大规模的粉丝,也产生不了太多的链接,但他们懂行、识货,他们对身边人的消费决策不可忽视。
他们就是《引爆点》这本书中的专家。
完美日记已经将KOC策略运用到了极致,在沿海高校,一位大二的女生说——
“我们班的女生,几乎每个人都加了完美日记的群或导购“小完子”,也不知道大家到底是如何加上的,反正都有。“
完美日记对人的理解,远超其他同时期创立的美妆品牌。
4
基于算法的搜索在没落。
人们还会用搜索,但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网民的决策逐渐从搜索转向了人。
跑步党选购跑鞋之前会去知乎看一看行业大V的意见。
小仙女们下单化妆品之前会去小红书上看一看美妆KOL的看法;
宅男们选择数码产品则会参考微博、B站上数码博主的测评。
没错,搜索在价值链上已经逐渐让位于以人为中心的各类平台。
有些人哪怕问一问万能的朋友圈,也不愿意点开那个冷冰冰的搜索框。
百度如果不是依靠自动驾驶这张牌在支撑市梦率,股价一定比现在还要难看。
5
游戏行业也是,人越来越重要。
过去了游戏界主流是主机游戏,今天的游戏主流变成了移动网络移动游戏。
前者主要和机器玩,后者主要和人玩。
2021年,全球移动游戏规模约为900亿美元,而主机游戏规模约600亿美元。
必须承认,对于更多人而言,和人玩,比和机器玩要有意思的多。
无论是王者荣耀中的激烈对战,还是挑一挑里简单的比拼分数,当游戏的对象变成人的时候,玩家的参与会有更丰富的层次。
与人玩,其乐无穷。
6
互联网竞争的最末梢——社区团购,依靠的依然是人。
团长是社区团购最重要的资产。
作为用户与团购平台之间很重要的一个纽带,好的团长必须是一个复合型人才——他既要有调动成员下单的号召力,还得有值得成员信任的亲和力,同时得具备处理争议的协调力。
没有对人的透彻理解,做不好团长。
而不重视团长,做不好社区团购。
中国互联网最下沉的竞争最后还是回到了人的层面。
7
新东方肯定有比董宇辉专业更强的老师,但为什么董宇辉火了?
是因为他的英语发音最标准吗?是因为他介绍商品最敬业吗?
当然不是。
是因为他展示了作为一个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部分。
董宇辉的火,是人的胜利,不是算法的胜利。
算法不是万能的,算法如果真的如此强悍,那么它一定会在6个月前董宇辉开始播的时候就将他挑选出来。
没错,是人选择了董宇辉,而不是算法。
8
拼多多为什么崛起?
本质上在于它用“拼”这个动作将下沉市场的“人”连接到了一起。
在拼多多的早期,那种1块钱拼一个塑料盆的引流品在下沉人群众的潮水般传播是中国互联网的一大奇观。
彼时的淘宝重点在“货”,而拼多多看到了“人”。
拼多多看到了特定的人背后没有被满足的特定需求,而这些需求正是中国电商在漫长岁月中最被忽视的部分。
今天的拼多多,希望你不忘初心,人心如果伤了,就回不来了。
9
Keep在健身领域深耕了多年,但最近运动的风头和人气却扑向了刘畊宏。
和Keep中标准的“您已跑步2公里,用时10分52秒,最近1公里用时5分37秒”语音播报相比。
还是刘畊宏“腰间的赘肉咔咔掉,人鱼线、马甲线我想要”和《本草纲目》更有意思一些。
为什么极其枯燥的刑法在罗翔老师的嘴里变得如此生动?
因为罗翔老师讲的并不是刑法,而是人性。
为什么简单的科技产品在何同学的视频里变得如此妙趣横生?
因为他关注人的关注,懂得人的兴趣点,没有在参数和跑分中迷失自己。
人,可以让枯燥变得生动。
10
微信支付如何逆袭的?
支付宝专注在支付,微信支付却看到了人。
一个小小的红包创新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商战史上永远的经典。
水滴保险如何做起来的?
它关注到了保险之外的人,创造性地解决了特定人群的刚需。
它没有先关注保险,而是先看到了人。
网易云音乐如何崛起的?
QQ音乐专注音乐,网易云音乐却看到了音乐背后的人。
一条条直击人心的评论让音乐产品超越音乐本身。
人,才是需求的出发点。
11
徐志斌老师写过一本书叫《小群效应》
这本书中道出了一个重要的现象——“人人都想进大群,人人都活跃在小群”。
没错,社群本身就是一个链接人和人的工具。
为什么小群比大群反而表现出更高的效率呢?
这背后的逻辑在于在于——
相比小群,大群的媒体属性更强,大群的沟通更像是开大会,而小群更像是三五好友聚会。
本质上,小群更重视作为个体的人。
它能充分地调动人这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能给个体的人以更多的反馈。
小群能量大。
12
和机器拼效率,人是拼不过的。
2017年10月,耐克投资了了一家名为Grabit的机器人初创公司,今天,该公司机器人制鞋效率比人高20倍,8小时可以制造600双鞋。
2020年,富士康在大陆工厂部署了4万台制造机器人,于是,富士康昆山工厂的6万名工人就此下岗。
ETC的大规模应用,让不少高速公路的收费员下岗;
摄像头的大规模应用,让不少保安走下了工作岗位;
语音识别的大规模应用,让不少速记员失去了工作;
在未来,自动驾驶会让司机失业,AI会让初级会计师失业,机器翻译会让人工翻译失业......
在未来,只要决策时间不超过1分钟的工作,基本上都可能被机器替代。
那么,人还剩下什么?
一位美女通过最现代的人工智能设备找男朋友,输入条件是:1、要帅;2、有车。
人工智能给出的结果是——象棋。
这个段子中机器的缺陷,恰好就是我们作为“人”的最后优势。
当算法不起作用的时候,心法可以。
13
2016年3月,微软在Twitter上开发了一个名为Tay的AI 聊天机器人,该机器人通过挖掘网民对话而构建。
Tay的第一句话是“ hellooooooo world !!!”。
起初它善解人意、活泼可爱,和Twitter上的网民聊得非常开心。
然而,在短短的12小时之后,Tay从一位友好的机器人变成了一个满嘴脏话、充满种族主义的恶魔。
说出了“女权主义者都应该死在地狱里烧死”。
微软经历了一场公关噩梦,被迫迅速将Tay关闭,这离它上线还没有超过24小时。
算法再先进,算不出人性的弱点。
14
当下的中国,人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第一大确定趋势是老龄化,日本年龄结构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如何面对未富先老?
第二大确定趋势是家庭小型化,少子化即便在开放生育后依然很难扭转,如何面对普遍的孤独?
第三大确定趋势是代际差异大,在经济和技术的冲击下,转型中国的一代人和另一代人差异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如何面对代际冲突?
......
人的变化趋势还有很多,人是动态的,也是复杂的。
这些变化中,有挑战,也有机遇。
无论是企业和个人,如果能真正洞察这些关于“人”的变化,则可以收获未来中国的“人心红利”。
15
为什么会有“困在系统里”?
因为只关注算法,不关注人。
为什么会有996、007?
因为只关注效率,不关注人。
为什么会出现”将黑人识别成黑猩猩“这样的Bug?
因为只算图形,不算“人”。
乔布斯说,要站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今天的巨头们在科技这条单行线上一路狂奔,却逐渐与人文渐行渐远。
16
明白人的重要性,对于我们在数字时代生存非常重要——
即便已经可以文字合成语音甚至视频了,但内容平台最受欢迎的依然还是人最生动、最性感、最沙雕的手机拍摄的短视频。
即便电影中CG动画已经出神入化,但人们记住的,还是荧幕上那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脸庞。
即便机器人可以运营微信群了,但你天天看的,依然是那些有情感、有脾气、有态度的人唠嗑的群。
机器关注的是效率,人关注的是温度、情绪价值、意义资产。
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不要忘了我们作为“人”的那一部分。
关注人,关注人的感情、关注人的孤独、关注人的欲望、关注人性中的优缺点,关注人最细微的变化。
人是一种更高级的“算法”。
这种算法,法力无边。